经济法学作为我国法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研究内容涵盖经济法的基本理论、制度体系、实践应用等多个方面。法治经济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。本文从经济法学视角出发,探讨法治经济的理论与实践,以期为我国法治经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。
一、法治经济的内涵与特征

1. 内涵
法治经济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以法治为保障,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经济发展,实现经济持续、健康、协调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。法治经济强调法律在经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,要求市场主体依法经营、依法维权,政府部门依法行政、依法监管。
2. 特征
(1)法律制度完善。法治经济要求建立完善的经济法律制度体系,包括市场主体准入、市场竞争、知识产权保护、金融监管等方面。
(2)市场主体依法经营。法治经济要求市场主体依法设立、依法经营、依法退出,保障市场公平竞争。
(3)政府部门依法行政。法治经济要求政府部门依法行使职权,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。
(4)法律监督与保障。法治经济要求加强法律监督,确保法律实施效果,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
二、经济法学视角下的法治经济理论与实践
1. 理论探索
(1)经济法基本理论。经济法学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,国家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调控经济,实现经济持续、健康、协调、可持续发展。这包括经济法的基本原则、法律关系、法律行为等。
(2)经济法制度体系。经济法学研究经济法制度体系,包括市场主体、市场竞争、知识产权、金融监管等方面。如反垄断法、反不正当竞争法、专利法等。
2. 实践应用
(1)市场主体依法经营。在法治经济下,市场主体要依法设立、依法经营、依法退出。如企业设立时,需符合公司法、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。
(2)政府部门依法行政。政府部门要依法行使职权,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。如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,保护消费者权益。
(3)法律监督与保障。加强法律监督,确保法律实施效果。如法院依法审理经济纠纷案件,维护市场秩序。
经济法学视角下的法治经济,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。通过理论与实践探索,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法治经济的内涵与特征,为我国法治经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。在今后的发展中,我们要继续深化经济法学研究,为法治经济提供理论支撑,推动我国经济持续、健康、协调、可持续发展。
参考文献:
[1] 张守文. 经济法学[M]. 北京:法律出版社,2015.
[2] 王利明. 法治经济论[M]. 北京:人民出版社,2016.
[3] 杨建文. 法治经济与经济发展[J]. 法学研究,2017(1):48-56.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