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,盘后定价交易逐渐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。关于盘后定价交易能否撤单的问题,却一直存在争议。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,从盘后定价交易的定义、规则以及撤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。
一、盘后定价交易的定义及规则

1. 定义
盘后定价交易是指在交易时间结束后,根据当天收盘价、市场供需关系等因素,由交易所对未成交的订单进行撮合的交易方式。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,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。
2. 规则
(1)交易时间:盘后定价交易通常在交易时间结束后进行,具体时间由交易所规定。
(2)价格确定:盘后定价交易的价格由当天收盘价、市场供需关系等因素决定。若当日收盘价高于申报价格,则按收盘价成交;若低于申报价格,则按申报价格成交。
(3)撤单规则:关于盘后定价交易能否撤单,不同交易所的规定存在差异。部分交易所允许投资者在交易时间结束后撤单,而部分交易所则不允许。
二、盘后定价交易撤单的影响
1. 市场流动性
若允许撤单,可能导致市场流动性下降。一方面,部分投资者可能因担心价格波动而频繁撤单,增加市场波动;另一方面,撤单行为可能影响其他投资者的交易决策,导致市场情绪波动。
2. 交易成本
撤单行为会增加交易成本。一方面,投资者需承担撤单时的手续费;另一方面,频繁撤单可能导致市场波动,增加市场风险。
3. 市场公平性
撤单行为可能影响市场公平性。若允许撤单,部分投资者可能利用信息优势,频繁撤单,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。
三、我国盘后定价交易撤单规则的现状
目前,我国上交所、深交所等主要交易所的盘后定价交易规则均规定,在交易时间结束后不允许撤单。这一规定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,提高交易效率。
盘后定价交易能否撤单,是一个涉及市场稳定、流动性、交易成本等方面的问题。在我国,交易所普遍规定盘后定价交易不允许撤单,以维护市场稳定。撤单规则的具体执行还需结合市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,以实现市场公平、高效、稳定的运行。



